您现在的位置: > 诊疗科室 > 骨科 > 骨科治疗 >

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方法有哪些

来源:未知 时间:2015-12-28 11:11

复位、固定和功能锻炼是骨折诊治的三个原则,复位是将已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,包括临床复位和解剖复位两种,如果两骨折端复位后对位欠佳,对线基本良好,恢复后肢体功能正常则属于功能复位。常用的复位方法一般有手术复位、手法复位和持续牵引复位。>>>>生活中常遇到骨折情况,若对骨折存在困扰,请免费咨询我院在线医生

手术复位:手术复位又称切开复位,优点是能达解剖复位,缺点是增加了局部损伤,不利于骨折的恢复,有潜在感染的风险,适用于开放性骨折、关节内骨折、骨折不恢复、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以及手法复位失败的骨折。

手法复位: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。手法复位具有损伤小、有利于骨折后的恢复,且方法简单不需要较复杂的设备,因此使用较广泛。一般是要对患者先进行局部麻醉,消除患者疼痛;过程中,助手握住骨折近端,施术者握远端,进行对抗牵引,几分钟后肌肉疲劳而松弛即可复位。根据具体情况,可采用反折、回旋、端提、按正、分骨、板正等手法。

持续牵引复位:持续牵引复位既能达到复位作用,又有外固定作用。牵引有皮肤牵引和骨牵引两种。皮肤牵引简称皮牵引,利用胶布粘贴于骨折远段的皮肤上。此种牵引简单、方便,缺点是对胶布过敏者在贴胶布处出现水疮,所以对胶布过敏者不宜使用;骨牵引是利用钢针贯穿于骨干内的牵引,此种牵引力优点较大。缺点是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,否则可能致使骨髓腔感染。

   

骨折是在外伤或病理等原因下使骨质部分或断裂的疾病,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限性疼痛和压痛,局部肿胀和瘀斑,甚至肢体功能部分或丧失。患者发生骨折后,为了减少断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,减轻患者的疼痛,应立即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固定,常见的骨折部位固定方法如下:

脊柱骨折的固定

患者发生脊柱骨折时病情多较严重,此时应严禁乱加搬动,应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安定状况下,移至硬板担架上,用三角巾固定后,及早转运。切勿扶持患者走动,也不要让伤者躺在软担架之上,这样有可能会造成脊柱神经损伤,引起终生截瘫。>>>>遇到骨折不可轻视,该去哪里做专业处理?请咨询乌沙医生

肱骨骨折的固定

肱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,固定时将患者手臂呈屈肘状,用两块夹板固定,一块放于上臂内侧,另一块放在外侧,用绷带固定。如只有一块夹板,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,用三角巾悬吊伤肢。

下肢骨折的固定

下肢骨折也是常见的骨折,固定比较特殊,首先将伤腿拉直,夹板长度上至腋窝,下过脚跟。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、外侧;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