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状孢疹神经痛有什么症状表现
来源:未知 时间:2016-02-22 10:32
带状后遗神经痛是由带状病毒的亲神经性侵袭神经末梢造成,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,少儿不明显,青年人略轻,老年人较重。当皮损症状消退后,有约两成的患者遗留下神经痛,五十岁以上的人群约八成患者留有后遗神经痛,疼痛以胸段肋间神经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。
带状还有其它特殊类型:如眼,耳,内脏,性脑膜脑炎,无型带状,频发型带状等。这些既有特殊性,又对人体健康形成威胁,有的可引发失明,耳聋,面瘫,脏器功能紊乱等。这些病早期易误诊,医患双方应重视。
带状神经痛的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顽固性疼痛。发病期间,患者出现多种不适症状,神经疼痛明显,带状皮损消除后疼痛仍持续,轻微的刺激即引起疼痛发作,不刺激也会突然发作,使人寝食难安。
假如病毒侵入到相应脑神经就影响到视力,引起面瘫和听觉障碍。如医治不当或体质虚弱诸多因素引起,会转为“带状后遗神经痛”,少则数月或年余,多则数年,患者将长期忍受痛苦折磨,影响生活质量。
带状神经痛有如下症状:
1、发病部位起初为片状红斑或集簇性的粟粒状小丘疹,继而出现集簇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,迅速变为水疱成带状排列,透明或由透明变混浊,后干燥结痂。
2、出前三、四天,局部出现瘙痒,灼热,剧烈疼痛,难以触摸到具体病灶部位。
3、可伴临近淋巴肿大,疼痛,全身不适。病程一般在1-2周,部分患者神经剧烈疼痛会延续,转为后遗神经痛。
医学界将带状的疼痛类型分为三种:
激惹触痛型。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感为特征,轻轻触摸即可产生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。
痹痛型。临床表现以浅感觉减退和痛觉敏感为特征,触痛明显。
中枢整合痛型。临床上兼有以上两种类型表现,由中枢继发性敏感化异常为特征。
患者在就诊时将疼痛形象描绘为火烧样痛,撕裂样痛,针刺样痛,闪电样痛等。该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:
(一)饮食方面,不要吃猪肉,不要饮酒及与啤酒类似的碳酸饮料。
(二)在情绪方面,不要忧愁,不要急躁,心情要保持开朗。
(三)行动方面,不要活动或少活动,多注意休息。